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774章 橘枳配比(2/4)

的……

毛宗如此言语,这是想要让王昶他害怕,亦或是要激怒他?

不过毛宗说了这么一大堆,似乎好像是很严肃,很认真,描述的用词也是很沉重,很惊悚,但是实际上却有些空泛,因为实际上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一堆的空帽子。

这还是在山东啊,要是在关中,怕不是当场就被轰出去?

在关中,按照骠骑的标准,开篇就是要说具体什么事,至于怀疑啊,臆测啊等等,都是不允许出现在相关表章上面的,最好都是有事说事,少修饰多阐述,像是毛宗一样一上来就乱扣帽子,说不得斐潜就会让他没帽子。

毛宗依旧沉声而道,似乎气势磅礴,『汉承命于天,施行于地。为臣者,当以循谨奉法为贤,以欺瞒惑乱为恶。大汉四百年,虽有骄横恣纵,肆无忌惮,浊乱朝常,罔上行私,倾害善类之辈,然旋即天诛之,此乃天之昭昭,地之荡荡,大道行于天下是也。故臣身为少府,承天地之恩,负陛下之命,若是畏祸不言,便是违背忠直初心,当为陛下直言骠骑欺瞒之罪!』

毛宗气势越来越足,伸着脖子,似乎睥睨一切,朗声而道,『骠骑原一河洛小枝……』

『咳咳,等会……』王昶咳嗽了一声,打断了毛宗的话,『毛少府,在下时间珍贵,请长话短说如何?既然是火药之事,和骠骑生平有什么必然联系么?是有骠骑这些生平事,才有火药之事么,还是说火药之中,若是不能掺杂这些骠骑生平,便是烧作不起来?』

『你,你你……无礼!』毛宗原本准备好的长篇大论被王昶打断,顿时有些气不打一处来,『朝堂陛下尊前,岂容汝无礼咆哮!』

王昶朝着刘协拱拱手,『伱声音比我大,还说我咆哮?山东之辈言行皆是如此么?今日之论火药,敢问毛少府,你是要论事,还是要找事?』

天子刘协微微闭着眼,似乎一副超然物外的样子。

曹操则是在丹阶之下,腰杆笔直的坐着,纹丝不动,就像是要坐到地老天荒一般。

一时之间大殿之内,沉寂无比。

不仅是在汉代,在后续华夏的封建王朝之中,除了那些以游牧身份侵入中原地区的建立的王朝之外,其余的王朝都没有要求臣子在天子面前就必须跪拜的。

『你……』毛宗瞪着眼,鼻孔翕张,半响才沉声说道,『自然是论事。』

王昶点了点头,『甚好,那就事论事,直言火药究竟如何了就是。若尔等山东工匠欲虚心求学,某也定然绝不藏私。说罢,遇到什么难处了?』

毛宗咬牙,然后抖了抖腮帮子上的肉,『善!就说火药!骠骑在火药配比上作假!此等之举,便是欺瞒天子!实大逆之罪!』

喷子么,需要什么授权么?

反正喷就对了,我喷我有理。

至于喷的有没有道理,那不是最重要的。

火药技术,在后世的人观念之中,无疑是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力量,但是在处在历史迷雾之中的大汉土著人眼里,恐怕就没有这么清晰的认知了。

话说回来,华夏人对于火药技术有如此的认知,也是因为被伤,被痛过,所以才记忆深刻,要是到了西洋,那些色目人就不会对于火药技术有太多的情感上的权重。

所以在大汉当下,山东之人对于火药技术的认知,依旧停留在旧有的层面上……

有一些重视,但是又不是很重视。

火药与火器的技术,华夏原本是领先的。

在历史上,在唐代之中的文献史料里面就出现了制造火药的记载。到了宋代的时候,火炮逐渐运用于实战。直至元代蒙古西征,才将火药传入到了欧洲。明代开国伊始,朱元璋便十分重视火器。洪武十三年,明军规定凡军一百户,要有铳手十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