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章 气象探测无人机(2/2)

方面的系统工程师才行,人力资源委员会会尽力的。

8000人这么大的规模,快我们公司的给逼坏了,不过好在校招进行的还不错,应该会有好的新鲜血液进来。”

现在能够熟练使用语言的系统工程师对林浩来说是最缺的,虽然已经有接近1000人的系统编写团队,但人工智能系统工程量还是很大。

如果能够招到这方面人才的话,不说别的,光是林浩的工作量就能大大缓解。

至于像芯片工程师、半导体制造业方面的人才,现在星空科技也缺,不,应该是整个半导体产业链都缺。

国内满足不了,只能去国外挖,尤其是很多高端制造业方面的人才,现在大量华裔以及留学生形成一股极大的回流潮。

和李欣分开之后,林浩回到自己实验室,曹原比他们俩要先走一步。

现在林浩唯一要解决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这次“炎1”火箭发射延期的最主要原因,天气。

和台风不同,热带风暴的形成有一个过渡期,一般的气象卫星都能探测到,是完全可以监测预报的。

但在海边,受赤道暖流的影响,文昌的天气玩玩会突然出现大风暴雨,而在发射前7个小时才会放飞的气象气球又少一次性的无法滞空监测。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款能够能够飞上万米高空的气象无人机实现滞空飞行,对气象条件做进一步的监测。

起码飞行高度也得在3万米左右实现滞空,并且携带气象探测设备,并且能够自动巡航。

为了以后更精确的气象探测,林浩得花点心思,搞一台大型气象无人机出来。

而且为了实现滞空飞行,在无人机的表面还能够利用太阳能充电,3万米左右的高空是没有云层的,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也能够达到最高。

好在星空航天的超高效光电转换技术应用的已经十分成熟,再加上结构使用质量非常轻的碳纤维材料,保持3万米左右的方向高度并不难。

另外一点就是这样的无人机并不需要多,有3、4台做测试就可以,靠实验室就能够组装完成,难点在于大规模生产上,形成产业链条。

这些林浩都不需要,反正现在星空科技正在和大疆合作开发运输无人机以及送货无人机,不需要单独开展无人机方面的项目。

…………

在国家空间站内,休息的三名航天员正在舷窗前看着一旁伴随空间站运动的“吞噬者”二号卫星,最近一段时间,他们三个已经见过很多次“吞噬者”二号开展自己的工作。

每当休息的时候,赵英琪就会到这来看着这颗保障他们安全的卫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家人。

“小梦,这颗卫星可以一直陪着我们吗?”

“根据它的设计目的以及工作日志,它会一直跟随空间站,完成安全保障工作。”

空间站的声音虽然已经使用了最拟人化的语言,但在赵英琪的耳朵里,没有一丝丝人类的温暖,只有无聊的时候,她才会和空间站聊上几句。

现在在太空生存的地球人就只有空间站里的他们三个了,上周,国际空间站里的宇航员就已经撤走,回到地球。

因此,赵英琪才有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休息的时候都时候不是看舷窗外飞行的卫星,就是在看网上的番剧。

其实她最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