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五章 老军报捷秋声里(2/4)

吐蕃人又一轮猛攻,被盐州守卒的擂木和石块砸退后,已是攻城第六日的黄昏。

这一天没有前几日那般寒凉彻骨。西沉的日头,将光辉慷慨地撒在人身上时,伴着秋季特有的牧草清香入鼻,触觉与嗅觉被挑动,甚至带给人短暂的如临乐土的错觉。

盐州刺史杜光彦,抱着那柄在朔方军中时就跟着他的佩刀,仰起脸,尽量让自己的每一寸面皮,都沐浴在和煦的落日余晖里。

旷野上的吐蕃军营,没有扩充得更大。此前边关飞奏中写得清清楚楚,尚结赞召集的大料集逾三万人。吐蕃人未再给盐州增援兵力,只能说明,他们认为,仅凭两千余名桂,指挥着数千庸奴,即可打下盐州,其他的精锐可以以逸待劳,用在进攻大唐那些真正厉兵秣马、城池坚固的边镇。

李升则果然食言了,杳无音讯。不过杜光彦不怪他。

杜光彦让他逃命去的意思,是诚挚的,只是李升真的甩下誓言出城后,杜刺史又放不下对李升的期待念头。这个深不可测的聪明人,建立功勋、再为朝廷起用的意愿摆在明处,他不像是肯服输的性子。于是,杜光彦担心,莫非李升与蕃子的游奕狭路相逢,遭了难?

杜光彦正琢磨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被牙卒领到他面前。

“阿爷,母亲给您做的汤饼。”

“唔,四郎乖,坐下和阿爷一同吃吧。”

“阿爷,我是五郎。”

杜光彦哂然,瞥见身边几个牙卒面上,亦现出忍俊不禁的神色,杜刺史倒也大方调侃道:“我老杜旁的能耐没有,就是能生儿子,都是我的种血,自然长得差不多,哪里分得清楚。等轰走了蕃子,再生他五六个,不可老骥伏枥。”

下属们赶紧喏喏捧场,杜家五郎却认真道:“阿爷,我吃过了。白日里,我看到大哥、二哥和三哥也在城上射箭,好威风,我何时也能打蕃子?”

杜光彦嗔道:“平日里亲兵们教你们骑射,你们一个个手上无力、眼中无靶,又笨又懒,今日倒发了英雄胆?”

五郎低头,话中竟带了少年人罕见的沉郁深意:“这次终于和蕃子硬顶了……”

杜光彦一怔,陷入沉默。

儿子意识到什么,抬头怯生生地望着父亲,恐他勃然大怒。

杜光彦却眼中慈光闪过,拍拍儿子的头:“阿爷知道你的心思。回去吧,教母亲和小娘,还有弟弟妹妹们,宽心歇着。这盐州城,蕃子进不来。”

杜光彦目送儿子的身影消失在城下巷道中,转过脸,撸了一把鼻子,埋头呼哧呼哧地将汤饼都吃了。

“杜公,下城在帐中歇一宿吧?”牙卒恭敬道。

“去,拿狼毫褥子来,本帅就睡在城头。”

西天最后几线亮光消失殆尽。收兵后的吐蕃军大营中,也渐渐从嘈杂喧嚣,归于宁静。

盐州城上,杜光彦瞅着换班值守、来回巡逻的兵卒,盯着他们腰间的铁箭隐隐泛出的寒光,终于也眼皮打架,昏睡过去。

杜光彦正酣眠之际,迷迷糊糊却好像听闻人喊马嘶声。他的头脑还沉在混沌里,将这喊杀声也当成了梦境中的场景。然而他的肩膀被猛烈地摇晃起来。

“杜公,杜公!”

杜光彦霎那间睁开双眼,噌地坐直了身体,瞪着推醒自己的副将惊问道:“蕃子夜袭来攻?”

“不不,杜公快看看,似乎是,不知哪里来的一支唐军,在踏营!”

“现下什么时辰?”

“寅时中了。”

杜光彦一骨碌爬起来,冲到主城箭台处,揉揉眼皮,定睛西望,试图透过苍茫夜色瞧明白敌军的情形。

吐蕃军营此时已是一片人仰马翻。自大营北面呼啸而来的大队骑兵,仿佛无情的箭矢,纷纷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